集萃印花網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網行業(yè)資訊行業(yè)動態(tài)→詳細內容
【字體: 】      
武漢紡織大學:《絲綢之國》講述紡織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
集萃印花網  2025-05-06

近日,武漢紡織大學舉行大型紀錄片《絲綢之國》媒體見面會。武漢紡織大學、湖北廣播電視臺的主創(chuàng)團隊與眾多媒體代表齊聚一堂,挖掘這部紀錄片拍攝背后的故事。

據(jù)悉,《絲綢之國》由武漢紡織大學傳媒學院、湖北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部和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宣傳部聯(lián)合制作,已于近日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該片分上下兩集,每集25分鐘,是《織造中國》系列開篇之作。它以絲綢為主線,構建“歷史—文化—科技—未來”四維敘事體系。

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羅錦銀表示,絲綢與紡織品不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信使、技術的載體與文明的紐帶!督z綢之國》是武漢紡織大學傾力推動紡織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一次重要實踐,這種“高校+媒體”的跨界合作模式,既是文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實踐,也是產學研融合的生動范例。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向公眾展示中國絲綢文化的“守正”與“創(chuàng)新”,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生機,也讓國際社會更加讀懂中國故事、理解中國智慧。

據(jù)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戈介紹,紀錄片通過考古實證追溯5000年絲織文明起源;探訪非遺工坊及傳承人,展現(xiàn)古代織機與現(xiàn)代科技的對話;揭秘“嫦娥五號”月面國旗研發(fā)過程,展示五星紅旗背后的紡織“硬核”技術;聚焦絲綢在醫(yī)療、智能穿戴等領域創(chuàng)新應用,呈現(xiàn)產業(yè)變革前景,展現(xiàn)了絲綢在歷史與現(xiàn)代的重要意義。

紀錄片上篇《互鑒》梳理中國絲綢織造技術的發(fā)展歷程,聚焦絲綢織造、刺繡、染整、藝術等領域的成就,講述絲綢如何巧妙結合歷史與現(xiàn)代、文化與科技交融,如何賦能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下篇《煥新》跟蹤被譽為“天然纖維皇后”的絲綢作為一種科技新材料,在醫(yī)療健康、航空航天領域的科技運用,展現(xiàn)紡織科研領域奮斗的學者、專家、技師和學子們的探索風采和工匠精神,彰顯中華紡織文明的文化魅力與科技自信。

總導演黃慧介紹,團隊不僅創(chuàng)作了《絲綢之國》的腳本,還做了一個6集的策劃案,片名為《織造之國》。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制片人金宜鴻揭秘,為真實還原絲綢文明,真實生動地講述絲綢故事,主創(chuàng)團隊先后查閱了20多萬字的文獻資料,攝制組歷時18個月,拍攝超過500小時的素材。

最后,該校傳媒學院院長望海軍介紹了校企合作成果與未來規(guī)劃,稱此次合作實現(xiàn)了學術成果可視化、科技故事人文化,未來雙方將繼續(xù)合作推出更多精品。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集萃印花網”上傳的所有內容:文字、圖片和音頻視屏等稿件,版權均屬于本網站,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和個人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網”的所有信息。若要轉載,務必取得本網站的許可(客戶服務),并要注明來源。如若違反上訴聲明,本網必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來源。本網轉載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于要轉載此類文章的媒體、網站及個人,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若有擅自篡改來源,均與本網站無關,其轉載者自負法律責任,同時本網也必將依法追究責任。
精彩圖集

最新資訊

流行趨勢

點擊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