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織物的特種印花實際上就是不論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在織物上形成局部或非全部的有色或無色的花型及花紋,與傳統的印花有所不同的都屬于特種印花。人們追求新鮮、奇特感,對服飾的要求不僅局限于款式和色彩,還要求穿出與眾不同的奇特感來,再加上隨著高新技術的發(fā)展,一些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向紡織品行業(yè)延伸和有機的結合,激發(fā)了紡織品印花市場的激烈競爭,促使企業(yè)開辟特種印花的產品來贏得市場。
在眾多特種印花類型中,織物滲透印花以其獨特的效果廣泛應用于頭巾、領帶、衣裙、雙面被單、桌布等及真絲綢類的織物印花。當今休閑服的廣泛流行,使?jié)B透印花工藝也開始應用于服裝印花。
什么是滲透印花
滲透印花顧名思又是在織物正面印花后盡量讓印花漿滲透到反面,使得織物正反面色澤基本一致的印花方法。通常織物印花對色澤、花紋均以正面為主,對印花質量的檢驗都對印花進行嚴格的要求,對印花織物的反面一般不作什么要求。但隨著服裝款式的發(fā)展,如兩面穿的服裝、無里子或雙面夾克和襯衣、方巾等都希望印花織物正反兩面的花型和色澤基本一致,人們在裝飾自已的時候,不用顧及花色的正反面,令人隨意。滲透印花不是雙面印花,過去在棉紡織物印花過程中采用的是雙面印花技術,雙面印花工藝比較繁雜,不僅費工費時費料,又容易造成套印困難、對不準花型,印花質量難以保證,達不到理想的印花效果。而滲透印花是利用色漿的滲透作用,使印花在織物正面的色漿滲透到反面上去,以達到正反面色譯基本接近的不易分辨的效果。
滲透印花的基本原理實際上是通過在織物的一面印上漿料,依靠滲透力使反面花紋清晰度類似于正面的印花方法,其實質是色漿潤濕織物正、反面的一個過程。影響滲透過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完成滲透印花必須對織物的組織結構(厚薄、組織規(guī)格、坯布脫膠及雜質去除程度和勻凈度)及毛細管效應、染料、糊漿及印花色漿的表面張力、刮印時的刮刀硬度壓力和刮印次數、不同染料不同的滲透性能及對半制品的要求以及印花臺極溫度等多方面考慮才能保證印花效果。
滲透印花在平網或臺板上印花由來已久早已屢見不鮮。然而要在園網印花機想要順利達到雙面印花效果,難度是很大的。原因是園網印花機由進布、印花、烘干、出布等裝置組成。印花部分的機械組成可分為印花膠導帶、園四驅動裝置、園網和印花刮刀架、對花裝置、橡膠導帶水洗和刮水裝置以及印花欲物粘貼和給漿泵等系統。印花后的織物即和橡膠帶分離,依靠主動輥轉動的聚酯導帶,并借熱風噴嘴的壓力使織物平穩(wěn)地貼在聚酯異帶上進入烘房烘干。因為反面滲透在園網印花時,由于漿料的滲透多會造成在烘房內的搭色,所以,用園網印制的還不多。
滲透印花對織物的要求
要獲得良好的滲透印花效果,必須從織物的半制品、印花漿、工藝條件和印花設備等方面加以保證。用于滲透印花的織物一定要疏松輕薄?椢锏拿毠苄е担┦呛饬靠椢餄櫇駶B透性能的重要指標,毛效值的高低受到纖維及織物組織、工藝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纖維本身的種類及其含雜質情況將影響其潤濕滲透性。纖維不同所含的親水性基團不同,其本身的數量及親水能力將直接影響到織物的潤濕滲透性能;纖維本身的比表面積也將影響其滲透性。通常,親水性強的纖維,毛效值較高,疏水性強的纖維,毛效值較低。天然纖維的潤濕滲透性普遍較合成纖維好,主要是由于親水性基團豐富,結構較為疏松,比表面積大的原因。纖維本身的含雜情況,通常,纖維含雜程度越高,拒水性越強,纖維潤濕滲透能力就越差,毛效值越低。練漂處理雜質去除越徹底,毛效應越高。織物組織緊密厚重的滲透性能差,毛效值低,反之毛效應就高。所以,滲透印花對織物的選擇是必須疏松輕薄類型的,當前廣泛用于如電力紡、短毛絨、雙經、斜紋綢、真絲綢等紡織品。印花前還必須對織物加強精練:即加強坯綢精練脫膠,使絲膠及雜質去除勻凈,保持絲綢原有光澤不傷害纖維,使織物具有良好的毛細管滲透效應。特別要強調的是不允許有局部滲透性不良的現象發(fā)生,纖維上的拒水性油質、蠟質等殘留物應徹底清除。為了達到較好的毛細管效應,應達到11.5cm以上、脫膠率要達到24%以上。
常規(guī)園網印花時,對半制品只要表面光潔,無褶皺,有好的白度和吸水性就可印制了。而要雙面印花克服烘房搭色只有快速烘干織物。若要在熱源保持不變時,想要提高烘干速度,只有一種辦法即減少布面的印漿量(即是降低織物的含水量),同時還要保證色漿的滲透力,對于純棉平布來講應選用毛效值(30min)為10-11cm的織物來進行生產。滲透印花的效果如圖1、2所示。
滲透印花對染料的選擇
不同染料其滲透性能也不相同,所以,用于滲透印花的染料要進行認真的篩選,因為滲透性與染料分子的大小及對織物纖維的親和力和染料結構有關。一般認為酸性染料較易滲透,直接染料稍差些。尤其要特別提出的是當選用兩只或兩只以上的染料拼用時,應篩選滲透性能一致的染料。
滲透印花對色漿的要求
滲透印花的色漿主要由染料、原糊和助劑等組成。為保證良好的滲透性能,除選用滲透性好的染料品種外,要求原糊也應具有良好的滲透能力,色漿流動性能好,有利于滲透,但也應具有適宜的粘度和含固量,具有一定的抗?jié)B化能力,如果滲透性雖好了,但出現了橫向滲化(滲化原本是印花工藝中應竭力免產生的疵病,滲透印花追求正、反的效果。與滲化印花追求花紋輪廓向四周滲開形成自然深淺層次效果不同)影響印制效果。
原糊的滲透性是指印到織物表面上的色漿向織物和纖維內部潤濕的性能,它與表面給色量有關。滲透性能差的色漿,其色漿中的染料大多分布在織物的表面層,因而給色量高,但其勻染性差。測定原糊滲透性大小,可利用滲透性能測定器測定其滲入織物的距離,但方法比較繁雜,目前采用分光光度計分別測定印花織物正反面的K/S值,再用下列公式計算:
這種方法比較簡單直觀,與實際印制效果比較符合。
目前滲透印花原糊多數采用羧甲基纖維素(CMC)是具有水溶性的線型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脫漂白的棉短線或漿粕經堿處理成為堿化纖維素,再與一氯醋酸或其鈉鹽在溫度為35-45℃時進行醚化反應,在醚化反應中羧甲基所取代的羥類數可用醚化度(或代替度)表示,簡寫為“DS”。CMC的醚化度≥0.4方能溶解于水中,醚化度愈大,溶解度愈大,在織物印花中采用的CMC醚化度在0.6-0.8,同一醚化度的CMC由于聚合度不同,粘度可分高、中、低三種。適用于印花的為中、高粘度。羧甲基纖維素是一種白色或微黃色絮狀纖維粉末,無味、無毒,易溶于水,呈透明粘狀溶液,溶液呈中性或微堿性。PH值在6.5-7.5,室溫時性能穩(wěn)定,在80℃以上長時間加熱會分解同時粘度下降,冷卻后不能復原,故溶解CMC時宜用冷水。CMC原漿含固量低,抱水性好,滲透性能極佳,對提高真絲織物印花的滲透性方面有顯著的效果,同時易于洗除,能改善成品手感。缺點是其中含有未經醚化的纖維素,會選成印花色漿殘渣多,影響印花操作,故此原漿最好用篩網過濾后再去調配色漿。CMC遇重金屬鹽類,如鐵、鉻、錫等離子,或PH值<2.5時都會出現凝聚產生沉淀,如果必須采用,則應先加入六偏磷酸鈉進行絡合,才能防止發(fā)生沉淀。為了進一步提高滲透印花的給色量和輪廓清晰度,可以在CMC為基本原糊的基礎上再加入20%的白糊精和小麥淀粉。色漿調制時要薄一些,以利于滲透作用。
印花色漿加入滲透劑
為了達到更佳的印制效果,滲透印花漿中除了染料、糊料外,還需要加入必要化學品助劑,滲透劑的選用是保證滲透印花獲得成功的關鍵。一般常用的滲透劑為JFC,別名為滲透劑EA或尼凡丁,它是環(huán)氧乙烷和脂肪醇縮合物。用量在0.5%左右,用量太多容易產生大量泡沫和影響色光。也可選用滲透劑WA-KB,主要成分為松節(jié)油,鯨腦油,一般用量為1-3%左右,WA-KB為進口產品,價格較貴。國內生產的SP-2高效滲透劑,潤濕滲透性能也很優(yōu)良,是一種卓越的滲透劑,比一般的滲透劑好得多。如果在織物較厚或者縐類加捻織物上,作滲透印花時,會使?jié)B透比較困難,則可采用上述兩種滲透劑混合使用的方法來保證印花效果。色漿加入較多的滲透劑之后,給色漿帶來泡沫的產生,這樣會干擾印花效果,此時可向色漿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泡劑,可用松節(jié)油、乳化硅油等來消泡或專用印花消泡劑來消泡,一般用量在0.5-1%。
滲透印花漿配方舉例如下:
(單位:克)
印花工藝流程:
坯綢準備(卷綢、浸濕)→貼調(樹脂貼綢)→印花→水洗→固色→增白。
滲透印花對工藝的要求
⑴樹脂貼綢。印花前在臺板上刮上一層貼布漿,再將要印花的織物平整地貼在固定的臺板上。傳統的貼綢方法是采用小麥淀粉和CMC混合漿,這種方法易產生刮印不勻現象,影響滲透使反面產生色斑,由于小麥淀粉貼綢有缺點當前多采網樹脂貼綢。采用樹脂貼綢,不使織物反面粘上一層糊層,可獲得均勻的滲透效果,有利于保證滲透印花的質量。
⑵適宜的臺板溫度。以滲透效果而論冷臺板滲透效果最佳。但影響印花生產效率,為了加速印花效率,就不能采用冷臺板印花,采用熱臺板時為了有利于滲透作用,可適當降低印花臺板的溫度,一般以30-35℃為宜。
⑶加大刮刀的刮印壓力。刮刀壓力對色漿的滲透作用影響很大,滲透印花要比般印花需要加大刮刀的刮印壓力,或者增加刮印次數。但操作時前后刮印的力度必須保持一致。如果發(fā)現刮印壓力不足,滲透效果不良時,可待干燥后再套印一次。采用機械網印效果較好,機印一般壓力較大,織物受壓面均勻,滲透性增大效果較好。
⑷園網印花反面滲透印花成功與否關鍵還是在于烘干裝置。織物進入烘房的穿布路線呈Z字型,要進行所謂的三道烘干,印花織物第一道烘干時反面就會有漿料粘到烘毯上,反粘在織物上影響布面效果。傳統的烘房方法難于適應滲透印花。最好的方法是在烘房前加裝一組紅外線預烘燈管,在印花后的布料“平躺”在烘毯上進入烘房前已經預烘為半干狀態(tài),不會給烘毯粘上色漿,造成產品搭色現象的可能性很小。
⑸印花后要及時蒸化,以防堆放過程中色漿吸收空氣的水分而出現復印搭色等疵病。
來源: 紡織品印花網 文:劉永慶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